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由于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要求很高,因此在電池制造過程中對鋰電設備的精度、穩定性和自動化水平都有極高的要求。鋰電池的生產工藝流程較長,生產過程中涉及有50多道工序。然而相對應設備也有50多種。鋰離子電池是一個復雜的體系,包含了正極、負極、隔膜、電解液、集流體和粘結劑、導電劑等,涉及的反應包括正負極的電化學反應、鋰離子傳導和電子傳導,以及熱量的擴散等。整體上可將鋰電制造流程劃分為前段工序(極片制造)、中段工序(電芯合成)、后段工序(化成封裝)。以下是對鋰電池生產工藝流程的優化梳理。
一、前段工序:極片制造(漿料涂層的極片)
1、制漿與涂布
l將正/負極活性材料(如三元鋰、磷酸鐵鋰)與溶劑、黏合劑混合,通過高速分散研磨設備(如儒佳UM系列納米鋰電砂磨機)實現漿料粒徑≤100nm的均勻分布,提升電極反應活性。
l通過涂布機將漿料均勻涂覆在金屬箔(正極鋁箔、負極銅箔)表面,經烘干形成正負極片(電極片/電芯基材540片/min產量)。關鍵控制點包括涂層厚度均勻性和干燥溫度。
2、輥壓與分切
l使用高壓輥壓機壓實極片,提升能量密度(壓實密度誤差需≤±0.5μm)。
l分切機將寬幅極片切割成所需寬度,分切精度需達到±0.1mm(小于頭發絲1/5),避免毛刺導致短路。
二、中段工序:電芯合成(電池包的封裝)
1、卷繞/疊片
l圓柱/方形電池:通過卷繞機將正極片、隔膜、負極片、隔膜自上而下的按順序卷繞成電芯,需控制張力防止變形。
l軟包電池:采用疊片機將極片與隔膜逐層堆疊,疊片精度需≤±0.1mm,避免錯位。
2、封裝與注液
l將卷芯/疊芯裝入外殼(鋁殼或鋁塑膜),激光焊接密封,并進行真空注液(電解液注入量誤差≤±0.5g)。
l注液后需二次封口,軟包電池需熱封,硬殼電池需激光焊接。
*、依據正極片-隔閡-負極片-將分離器從上到下順次放置,而且卷繞電池芯,然后完結注入電解質的進程,即是鋰電池的拼裝進程完結。進入制品電池。
三、后段工序:**與檢測(鋰電芯)
1、化成與分容
l**充電**電芯,形成SEI膜,充放電設備需精確控制電壓和電流(如0.02C涓流預充)。
l分容測試通過恒流充放電篩選電芯容量,一致性要求≤±3%。
2、老化與檢測
l電芯靜置48-72小時,檢測自放電率,剔除異常電芯。
l綜合測試包括溫度循環、振動測試、絕緣耐壓等,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以上就是鋰離子電池的一個生產流程順序,應該看完后有個大概的思路,當然歡迎更多關于鋰電池生產流程細節請與我司討論,儒佳作為國內鋰電材料制備生產的研磨分散設備制造商,也為鋰電材料,如磷酸鐵鋰、導電漿料、隔膜材料、高氧化合物納米漿料的分散研磨設備應用解決方案,為您*初原材料制備提供了有力保證。鋰電池的生產離不開鋰電池生產設備,除了電池本身所用材料之外,制造工藝和生產設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重要因素。*后我想說的是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中每一環節都要從嚴、從細進行管理,這樣才能提升鋰離子電池組產品安全性能。